
徐克執導的《龍門飛甲》,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一部相當有趣的作品,同時也是徐克西進至今,最具他過往港產片時代特色的電影。
就故事而言,《龍門飛甲》算是過去由徐克監製、李惠民執導的《新龍門客棧》的平行宇宙續集。雖然從李連杰與周迅飾演的角色過往來看,故事明顯銜接自《新龍門客棧》裡的梁家輝及張曼玉,但角色的名字,卻從周淮安與金鑲玉改為趙懷安和凌雁秋,就連周迅的角色個性,也被修改得與《新龍門客棧》中,林青霞飾演的邱莫言更為接近,與金鑲玉具有極大差異。
之所以會做出如此修改的原因其實並不確定,但徐克當時在宣傳《龍門飛甲》時,曾指出金鑲玉這個角色只有張曼玉能演,誰都無法取代,因此這樣的說法,或許正是他做出如此抉擇,讓《龍門飛甲》之所以會如此呈現的原因所在。
這樣的作法確實有利無害。因為,雖然李連杰與周迅在《龍門飛甲》裡的表現仍算傑出,但梁家輝、張曼玉、林青霞,甚至包括飾演反派的甄子丹在內,卻也正如徐克所說,在觀眾心中早已成為難以取代的存在,所以像《龍門飛甲》這樣的設計,既可以在故事延續性方面滿足喜愛《新龍門客棧》的觀眾,同時也迴避了演員被拿來比較的不利困境。

《龍門飛甲》桂綸鎂(圖片來源/IMDB)
而《龍門飛甲》也再度展現出徐克挑選演員的獨到眼光。除了李連杰與周迅,像是原本讓人難以想像會在武俠片出現的桂綸鎂及范曉萱,也都交出了超乎預期的表現。尤其一人分飾兩角,分別是大反派西廠督主雨化田,以及江湖騙子風裡刀的陳坤,更是以極具差異性的演出叫人留下深刻印象,甚至還成為本片具有徐克過往港產片那種活潑氣息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如果是現在才看《龍門飛甲》的觀眾,可能會覺得本片在某些武打橋段時,會有點過招動作較慢的感覺。但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本片拍攝時,正值《阿凡達》掀起的 3D 電影熱潮,是以全片均以 3D 技術拍攝而成。
而徐克在當時便曾指出,由於 3D 攝影的特質,並不適合速度較快的武打場面,因此他在剛開始拍攝時,也曾花了一段時間適應,並讓演員把過招的速度放得較慢一些。

《龍門飛甲》(圖片來源/IMDB)
所以,如今再看《龍門飛甲》的時候,除了會覺得部分打鬥動作的速度,並不像一般武俠片那麼迅速以外,有些鏡頭及特效,其實也是為了呈現3D效果而特別打造,因此此刻重看時,則不免會覺得有些鏡頭稍嫌刻意,需要當初在電影院看過 3D 版本,才比較能明白那些設計的原因為何。
而就這點來說,其實也是件非常「徐克」的事。
只要是熟悉徐克作品的人就會知道,他一向樂於嘗試較為新穎的特效技術,像是《新蜀山劍俠》與《蜀山傳》,便是頗為知名的例子。而在《龍門飛甲》中,除了上面提及的 3D 技術外,就連電影末段的劇情,其實也可以看出徐克對特效的癡迷所在。

《龍門飛甲》(圖片來源/IMDB)
在《龍門飛甲》的末段,故事藉由一場每 60 年才有一回的黑沙暴,讓趙懷安與雨化田衝入龍捲風裡面展開決鬥,接著把最後高潮的場景,轉移至僅限短暫時間內可以重現於世,其它時候則一直被埋藏在黃沙深處的西夏王宮遺址裡頭。
而在《新龍門客棧》的結尾大戰處,同樣有一場沙塵暴發生,只是可能因為製作成本與當時的技術所限,在那場沙塵暴後,鏡頭便直接切換為眾人下半身全被埋在黃沙之下的畫面。因此,從這個角度來說,由於《龍門飛甲》具有高出許多的製作成本,似乎也讓徐克得以將自己的想像力給完整發揮,甚至是展現出一種唯有港產片才有的瘋狂奇想。

《龍門飛甲》周迅(圖片來源/IMDB)
此外,就連把為國為民的大俠氣概、在乎利益的市井精神、活潑機智的年輕氣息,以及生動描繪的兒女情長等元素融為一體的情節,也與過往的徐克作品較為接近。
其中趙懷安和凌雁秋,彷彿就像是《新龍門客棧》逆轉版本的結局,以及風裡刀與桂綸鎂飾演的常小文,決定進入權勢中心大展拳腳的末尾,則甚至令人好奇,那會不會全是當時的徐克在西進數年後,一種矛盾心境的夫子自道。
而在《龍門飛甲》的三年後,他所執導的《智取威虎山》,則在正片結束後,又多出了一段窮盡誇張之能事的另一個想像結局,讓那個段落也就像《新龍門客棧》與《龍門飛甲》一樣,彷彿讓他過去在《財叔之橫掃千軍》裡拍過的動作戲路線,得以用更高的成本再現一次,滿足過往的宿願一般。
只是,據《智取威虎山》的主角張涵予指出,其實那一段被放在最後的想像結局,原本是正片的結局,只是由於某些政治因素,讓他們必須另拍一個更為寫實的結局取代,所以才把這個原版結局,給改成以這種方式呈現。

《龍門飛甲》陳坤(圖片來源/IMDB)
或許,這也正是《龍門飛甲》為何成為徐克西進至今,唯一一部具有過往神采之作的潛在原因。畢竟,這就跟《龍門飛甲》的結局一樣,有人放下執著逍遙遠去,有人守在原地等待過往歸來,有人則進入殿堂放肆一般,卻也前途未卜。
而不管是哪種,一旦涉足江湖,總難免身不由己,得要放棄某些事物的⋯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