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就在《雷霆特攻隊*》上映幾天後,迪士尼執行長巴布艾格語帶興奮,公開讚賞這部漫畫英雄新作是「漫威電影新策略的第一與最佳示範」,當時不只觀眾反應熱烈,媒體評價也算亮眼。對經歷數年跌撞的漫威來說,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。
然而六週過去,《雷霆特攻隊*》全球票房僅達 3.71 億美元,成為整個漫威電影宇宙 (MCU) 至今票房表現最差的作品之一。如果這代表漫威的重生,那麼這個超級英雄帝國恐怕還得再經歷一次革命性轉變。
Fandango 票房分析總監尚恩羅賓斯表示:
「漫威的計算方式已經變了,我們正處於一個不是每部作品都能破十億的新時代。」
自 2008 年《鋼鐵人》起家以來,漫威一直是好萊塢最穩定的金雞母,也創下影史最高票房紀錄,36 部電影總收入超過 310 億美元。雖然十億票房從來不該是唯一的衡量標準,但在疫情前,幾乎所有作品都能輕鬆跨過 5 億門檻;反觀疫情後,13 部 MCU 新片中,只有 6 部做到這件事。
而《驚奇隊長2》、《蟻人與黃蜂女:量子狂熱》、《美國隊長:無畏新世界》票房低迷可歸咎於評價慘烈,偏偏《雷霆特攻隊*》風評不差,票房卻仍舊無法翻身,顯示「非主線角色」的英雄電影,在市場上已經難有基本盤。

《雷霆特攻隊*》(圖片來源/IMDB)
影評網站 Exhibitor Relations 分析師傑夫巴克直言:
「這些次主線的英雄電影,現在不再是票房保證。像《雷霆特攻隊*》這樣上映一個月就結束映期的情況,更讓人擔憂。」
觀眾口味轉變也成關鍵:今年最大贏家反而是親子向的《MINECRAFT麥塊電影》、《星際寶貝》,以及原創作品如《罪人》。超級英雄題材的疲乏不再只是坊間的假設,而是逐漸成為市場事實。
漫威早已意識到這點,開始調整策略:減量增質、放慢腳步,專注於內容本身。但這也讓人質疑:像《雷霆特攻隊*》這樣的中型項目是否還值得投資?還是只能回歸《復仇者聯盟》、《蜘蛛人》這類「穩賺不賠」的大咖 IP?

《驚奇4超人:第一步》(圖片來源/IMDB)
接下來漫威上映作品清一色大手筆:《驚奇4超人:第一步》將於 7 月登場,2026 年則有《復仇者聯盟:末日之戰》、《蜘蛛人4》,2027 年更安排《復仇者聯盟:秘密戰爭》,同時《X戰警》與《黑豹》續集也在籌備中。而如《刀鋒戰士》這類獨立角色電影,則長期陷入開拍難產。
過去漫威最擅長的,正是從陌生角色中挖出金礦。鋼鐵人、雷神、甚至星際異攻隊都曾是不被看好的選擇,卻成功翻身成為全球知名角色。但如今,過多的支線劇情與品質不一的續集,讓觀眾逐漸失去新鮮感與信任。
就算小勞勃道尼再度回歸(他將於《復仇者聯盟:末日之戰》飾演反派),也無法一再挽救局勢。漫威若想打造新一代英雄,就得重新思考如何降低起手門檻的成本,然而在後疫情時代,演員片酬、特效成本與行銷預算皆大幅上升,要控制預算變得更難。

《雷霆特攻隊*》(圖片來源/IMDB)
《雷霆特攻隊*》算是一次嘗試「小成本大效果」的例子——製作預算壓在 1.8 億美元左右,行銷支出約 1 億,相較於其他 MCU 作品動輒 2.5 億製作加上 1.4 億宣傳已是節制許多。但就算如此,《雷霆特攻隊》仍需全球票房達到 4.25 億美元才能回本,如今看來遙不可及。
好消息是:漫威不像其他片商那樣,一部作品成敗就左右整體命運。除了電影院票房,Disney+ 串流、影音授權、周邊商品、主題樂園與郵輪等收入皆是補血利器。《雷霆特攻隊*》雖票房失利,但其角色群已確定將於《復仇者聯盟:末日之戰》中再度登場,對沒看過本作的觀眾而言,只要打開 Disney+ 就能迅速補課。
文章來源:Varie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