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播兩百次還是要看!《東方三俠》:各式各樣的邪典樂趣,「某國不能沒有皇帝」與現實遙相呼應?

出前一廷

就算距離上映至今已超過 30 年之久,由杜琪峰執導的《東方三俠》,卻也依舊是部足以帶給人充分娛樂性,並且在許多地方都頗具可觀之處的有趣電影。

當然,從最直接的卡司切入,光是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這樣的主角陣容,便已讓《東方三俠》在如今觀來,直接變成一部齊聚金馬獎、香港電影金像獎、坎城影展、柏林影展與奧斯卡金像獎等最佳女主角得主的電影,因而使本片在主角曾獲得的獎項含金量方面,哪怕放到全球影壇的範圍來看,恐怕也根本沒幾部片能與其比擬。

類型融合、東西文化交融的邪典氣息

至於電影本身,《東方三俠》也以一種類型融合,甚至是跨文化大亂鬥的方式,使本片因此具有一番獨特的邪典氣味,透過近未來的時代設定,加上再典型不過的武俠片人物關係、超級英雄元素,以及《黑玫瑰》這類粵語片,乃至於很可能是片名出處的倪匡小說「女黑俠木蘭花」,又名「東方三俠」系列的女俠設定,讓本片就這麼在當時的香港影壇,成為一部罕見的異色之作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其中最微妙的是,就連片中最具中國古典風格的主要反派「公公」,比起胡金銓或徐克武俠片裡的同類角色常見形象,恐怕還更接近於約翰卡本特《妖魔大鬧唐人街》裡的人物,最後則使《東方三俠》明明身為香港電影,卻又具有西方影壇在挪用那些東方神祕元素時的妖魔化特質,因而使本片神奇地遊走在正統與刻意剝削之間,融合出獨一無二的魅力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 

政治隱喻的現實諷刺

但《東方三俠》的有趣,並不僅是這些明顯超脫於現實之外的奇幻元素,而是正如過往許多香港片一樣,總在充滿異想的同時,把針對現實世界的政治隱喻置入其中,使其因此具有一種活力滿滿的諷刺特質。

「公公」的權力象徵

其中最明顯的,自然是任世官飾演的公公,那句在片中反覆多次的「中國是不可以沒有皇帝的」台詞。就連到了最後決戰,他明明已被炸得只剩骨骸,卻還是扣著楊紫瓊飾演的陳三,藉此操控她行動的情節,也像是在描繪這類想法彷彿無法撲滅的陰狠餘毒,最後唯有從思想本身下手,才有機會為之阻止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「陳九」:受控者的悲哀

此外,黃秋生飾演的陳九也一樣是個有趣隱喻。這個角色自小便被公公的教育洗腦,成為一名沒有感情,對所有事物全都冷血之至,只懂得聽命行事的殺手。就連他在片中沒有半句台詞這點,也呼應了角色被思想改造,甚至沒有能力與意願為自我發聲的狀態,最後則使《東方三俠》既展現出掌權者的陰毒,也反映了被控制者在麻木底下的悲哀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 

雙版本主題曲的演繹差異

而只要是看過《東方三俠》的人,相信也會對主題曲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。

有趣的是,由梅艷芳演唱的粵語版主題曲〈莫問一生〉,以及由金智娟演唱的國語版主題曲〈春之祭〉,雖然都是由羅大佑作曲,編曲本身也差異不大,但在兩名歌手的各自演繹風格,以及林夕所寫的兩個版本歌詞影響下,卻也以彼此有別的方式,與這部片激發出不同的契合效果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梅艷芳的〈莫問一生〉,無論演唱特色或歌詞感覺,均與她在片中的角色個性相互呼應,具有一種灑脫的豪情及俠氣。至於金智娟的〈春之祭〉,則是正如歌名一般,帶有些許奇妙祭典的獨特氣息,與《東方三俠》擁有的邪典特色巧妙結合,帶來另一種叫人難忘的效果。

最微妙的地方在於,林夕為〈春之祭〉所寫的歌詞,甚至還有「城市的獵人終於展開了/追逐與奔馳的戰場/城市的戀人牽著手/於是擁抱向閃亮的陽光」這種有點像是諾斯特拉達穆斯預言詩的段落,因此也讓我們如今再看《東方三俠》時,則或許會忍不住心生當年未必出現的奇妙聯想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是的,不僅是主題曲的歌詞像是預言詩,時至今日,似乎就連「中國是不可以沒有皇帝的」這種想法,也於數年前被落實至現實當中,成為一種不再只是諷刺,而是真正實現了的預言。

當然,如果要再放任一點,繼續聯想下去的話,或許就連《聖經》中的東方三博士故事,也是《東方三俠》的參考對象,雖然兩者之間的部分角色立場正好相反,但在主要劇情方面,卻也確實均與「王的誕生」,乃至於「大量孩童受害」等細節有關,甚至還足以讓人在進一步思索之後,發現更多有趣的呼應之處。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《東方三俠》(來源/IMDb)

於是,這些聯想及隱喻,就這麼跨越了東方跟西方、過去和未來、現實及虛構,乃至於主流同非主流文化,成為了《東方三俠》之所以如此神奇,叫人難以忘懷的種種原因⋯⋯

延伸閱讀

Copyright © 2025 TNL Mediage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