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奧斯卡金獎導演奉俊昊 (Bong Joon-ho) 繼《寄生上流》(Parasite) 後推出最新科幻黑色喜劇《米奇17號》(Mickey 17),改編自愛德華艾希頓 (Edward Ashton) 的科幻小說《米奇7號》(Mickey7)。故事描述在太空中執行殖民任務的「消耗品」人類複製人米奇(羅伯派汀森飾),每當他死亡,就會以新的身體重生,保有前世記憶繼續執行任務。然而,當某次任務過後,他回到基地卻發現一個新的複製人米奇已經取代了他的位置,這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意義。

《米奇17號》(來源/華納兄弟)
在《米奇17號》紅毯首映會上,羅伯派汀森接受美聯社記者西恩華生採訪時,坦言面對現在以男性為主的粉絲群「感到相當特別」。這樣的轉變,很可能源自於他在 2025 年由麥特李維斯 (Matt Reeves) 執導的超級英雄鉅作《蝙蝠俠》(The Batman) 中飾演布魯斯韋恩/蝙蝠俠一角的出色表現。
「這真的很特別,」派汀森在新片首映會上看到眾多男性粉絲到場支持時表示:「突然有了一大群男性粉絲,這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體驗!」

《蝙蝠俠》(來源/IMDb)
回顧派汀森的演藝生涯,他的演藝生涯起始於倫敦的巴恩斯劇團,那時表現驚艷的他,被坐在觀眾席上的經紀人發掘,2005 年,他在《哈利波特:火盃的考驗》中飾演西追迪哥里,首次受到矚目,然而,真正讓他躍上國際舞台的,是 2008 年開始的《暮光之城》系列。這個橫跨五部曲、創下 33 億美元全球票房的系列,使他成為風靡全球少女的偶像。
不過,在 2025 年接受《GQ》採訪時,派汀森透露,當年在拍攝第一部《暮光之城》時,他希望電影能盡可能地前衛和情緒化。當時 21 歲的他正處於年輕人的叛逆期,但他對電影的願景與製片公司的想法並不相符。
「我想讓它盡可能地藝術化,我們與製片公司之間有一種奇怪的張力,因為他們害怕電影變得太過情緒化。但我認為那是詮釋角色唯一的方式。我在片場花了太多時間生氣⋯⋯現在想起我當時的表現,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。」

《暮光之城》(來源/IMDb)
派汀森在《暮光之城》拍攝期間,就曾對媒體表示希望能成為像《鬼店》傑克尼克遜那樣的多元演技派,而非只靠外表吸引觀眾,這個願望也在他接下來的演藝生涯中逐步實現,他努力擺脫《暮光之城》吸血鬼的形象,轉而嘗試不同類型的獨立製片。
2012 年,派汀森與大衛柯能堡合作《夢遊大都會》,便展現了他駕馭複雜角色的能力。在片中,他飾演一個冷酷且精於算計的億萬富翁。不過,真正讓影評人為之一亮的,則是 2017 年沙夫戴兄弟執導的《失速夜狂奔》,派汀森展現驚人的演技爆發力,完美詮釋了一個為了拯救弟弟而不惜犯罪的複雜角色,這個演出不僅為他帶來獨立精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,更被《綜藝雜誌》譽為「生涯最佳演出」。

《失速夜狂奔》(來源/IMDb)
2019 年,派汀森在羅柏艾格斯執導的黑白電影《燈塔》,與威廉達佛有精湛對手戲,再次證明他的演技深度,也為他贏得獨立精神獎提名。再來,時間來到 2025 年,他接下了《蝙蝠俠》的重責大任,基於對《暮光之城》系列的深刻印象,許多人都不相信派汀森適合這個角色,但最終不僅獲得票房成功,全球票房達到 7.72 億美元,也證明派汀森遊刃於藝術作品與商業電影間的能力。《暮光之城》系列為派汀森帶來龐大的女性粉絲群,《蝙蝠俠》則為他贏得了男性觀眾的支持。
從早期被質疑是否過於倚重外表,到如今能在各類型電影中自由切換,派汀森的確一直往自己理想的狀態靠近。現在,奉俊昊導演新作《米奇17號》即將上映,我們將看到派汀森一人分飾兩角,並挑戰更多層次的表演可能。
《米奇17號》將於 3 月 6 日上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