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電影背後】《第凡內早餐》與奧黛麗赫本:從清純的乖乖牌公主,到第五大道的嫵媚交際花

紐約,天剛濛濛亮的時分,街上僅有零星的路人。這時,一輛計程車駛入第五大道,梳著高髮髻、身著黑裙的女子下車,緩緩走到第凡內珠寶店 (Tiffany & Co.) 前。一邊享用早餐,一邊隔著墨鏡,望著櫥窗內閃爍的首飾,滿足她微小的夢想…

這是熟悉的《第凡內早餐》開場,這部改編自楚門柯波帝小說,於 1961 年上映的愛情喜劇片,至今仍擄獲無數觀眾的心。奧黛麗赫本一襲黑色小洋裝、手持長煙斗的身影,更成為永不衰退的時尚 icon。

不過,若時光倒流,成為令人稱羨的時尚教主,極有可能不是赫本,而是另一位巨星瑪麗蓮夢露,甚至會是其他女星⋯⋯?

楚門柯波帝與他的《第凡內早餐》

在談電影前,先讓我們倒轉時空,回到 1958 年,小說《第凡內早餐》在《君子》雜誌刊載,好評如潮。故事描述到紐約築夢的鄉下女孩荷莉,周旋於多位男子之間,五光十色的交際生活。荷莉豪放不羈,情愛關係開放,熱愛獨立自由,被作者柯波帝形容是「美國藝妓」(American geisha),而非單純的浪蕩交際花。

小說受到文壇讚譽,自然吸引好萊塢的目光,製片馬丁朱洛與理查薛波便留意到這部作品。朱洛與薛波覺得故事有賣點,具有成為浪漫喜劇的潛力。團隊中經驗較豐富的朱洛,立即聯繫柯波帝的經紀人,以搶先在其他名聲更響亮的製片前買下版權。

【電影背後】《第凡內早餐》與奧黛麗赫本:從清純的乖乖牌公主,到第五大道的嫵媚交際花

瑪麗蓮夢露

會談中,朱洛聽著柯波帝不斷吹噓,他與哪個名人的交情特別好,還有迷人的瑪麗蓮夢露與他是多年知交等等。柯波帝更提到,風情萬種又不失純真的夢露,一定是詮釋荷莉的最佳人選。

面對滔滔不絕的柯波帝,朱洛盡量將話題引導到想要的方向,不時穿插幾句對小說的讚美(然後不去保證改編的「忠實」程度)。甚至在柯波帝破天荒提出想演男主角時,朱洛還能擠出最專業的笑容安撫對方,說明電影真正的主角是荷莉,其他更亮眼的角色才配得上堂堂大作家。最後,朱洛以六萬五千美元,順利取得《第凡內早餐》原著版權。

《第凡內早餐》原定女主角閃人

作家本人都提出瑪麗蓮夢露是女主角不二人選,她又是影壇炙手可熱的明星,朱洛首先便聯繫夢露。夢露對此角同樣很感興趣,但還是得先與演技教練寶拉史特拉斯堡 (Paula Strasberg) 討論才能決定。然而,寶拉與丈夫李 (Lee Strasberg) 聽聞後,極力勸阻夢露,認為飾演交際花會損壞她的形象。於是,夢露忍痛推掉《第凡內早餐》,選擇了另一部《亂點鴛鴦譜》。

預定的女主角就這樣閃人,對朱洛與薛波而言,其實不是太壞的發展。事實上,兩人認為夢露脆弱嬌嫩的特質,與堅毅聰穎的荷莉不相襯。況且,夢露在片場是出了名的不可靠,經常性遲到、時而精湛時而脫序的演出,都可能耗費更多拍攝成本。以製片的角度,這絕對不是樂見的情況。

接下來,便是物色其他合適《第凡內早餐》的演員。兩位製片另闢途徑,既然女主角的「敗德」讓人卻步,那麼找個不符合「性感尤物」標準的演員,然後把她變得嫵媚動人,這樣的折衷法,會不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呢?莎莉麥克琳、金露華曾被考慮過,但兩位都選擇推掉片約。珍芳達如何?可她的年紀實在太輕,演交際花太牽強了。

最後,製片們想到另一位合適,但接演可能性不高的人選——奧黛麗赫本。

清純公主轉變形象

此時的奧黛麗赫本,雖是從影多年的演員,銀幕形象卻多是清純可人的乖乖女。她是《羅馬假期》甜美嬌俏的公主,在《龍鳳配》、《甜姐兒》從不起眼的醜小鴨變成高雅天鵝。她也嘗試轉換戲路,演起《修女傳》在責任與欲望拉扯的修女。但是,這些角色都是「好女人」,不會讓人聯想到縱情聲色的風塵女子。

儘管起初不抱希望,《第凡內早餐》製片們仍孤注一擲。果不其然,赫本對飾演交際花感到顧忌,丈夫梅爾法拉也不願她接演。最重要的是,在多次流產後,赫本將再次迎來新生命,她想待在家中,專心撫養寶寶。

不過,朱洛發揮他的能言善道,加上赫本的經紀人柯特弗林斯推波助瀾,認為這會是赫本突破的大好機會,觀眾將見證她蛻變為「演技派演員」。或許是眾人的遊說達到成效,赫本決定接下挑戰。但經紀人開出條件,原定導演約翰法蘭克海默必須走人,換成更知名的導演。可憐的法蘭克海默為了《第凡內早餐》籌備三個月,就這麼被迫退出(讀到這邊,先別替法蘭克海默感到難過。1962 年《諜網迷魂》仍讓他名利雙收,晉升影壇名導)。

那些讓奧黛麗赫本蛻變的功臣

奧黛麗赫本的全新形象能讓觀眾接受,得歸功於編劇喬治阿克賽爾羅德。阿克賽爾羅德是《七年之癢》百老匯的原編劇,後來也負責改編電影劇本,很懂得在劇本含沙射影,用各種含蓄曖昧的暗示,呈現露骨的情節,以逃過「老大哥」電影審查局 (Production Code Administration) 的法眼。

阿克賽爾羅德刪除《第凡內早餐》原作種種爭議性的設定,淡化荷莉複雜的男女關係與風塵女郎色彩。把原作有同志傾向的無名敘事者,改為異性戀作家(兼被有錢女人包養的小白臉,這樣可以解釋男女主角的關係為何止步不前。然後讓審查員把注意力放在男主角身上,而不是惹人非議的女主角)。

反正,就是努力讓女主角更討喜,把肉食女變得人畜無害,柏拉圖情誼變成主流的異性戀浪漫愛情。這是無名小卒在大城市的築夢之旅,和「妓女」八竿子打不著。

另一名功臣,則是導演布萊克愛德華。赫本與經紀人想要 A 咖等級的導演,像是比利懷德、喬治庫克、威廉惠勒等等。很不幸,這些人不是有其他片約,就是不感興趣。迫不得已之下,只好將目光轉向有潛力的 B 咖導演。製片薛波留意到布萊克愛德華,這名年輕導演先前執導的電影平庸,但他製作的電視劇成績斐然。儘管是風險之舉,最終愛德華仍加入劇組。

和赫本合作過的諸位大導不同,愛德華並非「說一是一」的強勢型導演,他的作風彈性且開明,樂於與演員溝通,甚至允許臨場發揮或改動台詞。赫本原先對飾演與自身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,感到無比焦慮,與愛德華的愉快共事,激發她的自信心,對角色越來越能掌握得宜。赫本曾說︰

「其實,我沒什麼經驗,更無法去做那些不適合我的事,必須完全依靠直覺行事,是布萊克愛德華說服了我。」

讓赫本變身的最後功臣,還有——她自己。縱使開拍前緊張萬分,赫本總能無懈可擊地完成演出,完美詮釋活潑古怪、又不失聰慧世故的交際花。自《龍鳳配》後就與赫本長期合作的設計師紀梵希,同樣功不可沒。幾乎所有女人看完《第凡內早餐》,都巴不得衣櫥內,能有一套像赫本那樣簡約優雅的小黑裙,小黑裙自此成為時尚界的夢幻逸品。

替奧黛麗赫本量身打造的《月河》

與《第凡內早餐》相提並論的,還有膾炙人口的主題曲《月河》。自從導演愛德華確定執導後,與愛德華長期共事的作曲家亨利曼西尼加入。曼西尼根據赫本在《甜姐兒》演唱的歌曲,以赫本有限的音域(僅有八度音階),替她量身打造主題曲。曼西尼找來強尼莫瑟作詞,莫瑟寫了三個版本,最後兩人選定第三個版本「藍河」 (Blue River),並將歌名「藍河」改為「月河」(Moon River)。

歌詞展現荷莉褪下華麗表象後,感性溫柔的真實內在,如同片中保羅在公寓逃生梯見到的面貌。製作人及導演很滿意成果,赫本看完搭上完整配樂的電影成品後,寫了篇文情並茂的信,向曼西尼表達她的敬意與感動。

萬事皆有預想不到的變化,派拉蒙高層馬丁瑞金 (Martin Rackin) 可不買帳。在試映會後,瑞金便向眾人表示,他很喜歡整部片,但那首「該死的歌」絕對不能留。接下來的發展你或許聽過,向來是好好小姐的赫本,突然激動地從椅子跳起來表示︰

「先跨過我的屍體再談!(Over my dead body!)」

梅爾法拉還得拉住妻子,避免她過度失控。不過,製片薛波澄清這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謠言。薛波表示真正保留歌曲的功臣是他與朱洛,說出那句 “Over my dead body” 是他,而非赫本。

縱然這段軼事的版本眾說紛紜,總之歌曲順利被保留。倘若刪除,現在我們聽不到抒情悠揚的《月河》。在電影上映的一年後,曼西尼與莫瑟不會上台,領取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,歷史就要改寫了。

《月河》傳唱無數,然而普遍認為最佳演唱者仍是赫本。畢竟,這是為她量身訂做的歌。即便沒有精湛的演唱技巧,赫本誠摯動人的歌聲,觸動了多少觀眾的心,《月河》與赫本的連結永遠無法斷開。

影史上的不朽身影

在眾多功臣的巧手下,加上赫本自身的天賦,銀幕上著名的乖乖女徹底大變身。《第凡內早餐》上映後,票房口碑雙收,獲得奧斯卡五項大獎提名,其中就包括赫本的最佳女主角。

至於作者柯波帝是怎麼看待這部片呢?想當然耳,柯波帝認為自己被背叛了,《第凡內早餐》改編脫離原著,選角不盡人意(尤其是女主角),太多地方讓他失望了。

即使原作者不認可,《第凡內早餐》仍被視為是赫本最重要的演出之一,也是她從影生涯的轉捩點。在這之後,赫本的銀幕形象更多變,演技更加成熟。她主演了描寫女同情愫疑雲的《雙姝怨》,帶有法國新浪潮風格的《儷人行》,驚悚片《盲女驚魂記》。她不再只是與大叔級演員談戀愛的少女,可以是寡婦、賣花女或女賊,與年齡比她輕的弟弟們談情說愛。

就像許多改編自小說的電影,《第凡內早餐》早已跳脫原作,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。何苦糾結於赫本是否符合原作描寫的女主角呢?經由她靈動敏捷的詮釋,觀眾赫然發現,銀幕上的「壞女人」也不是那麼罪無可赦,一樣能平易近人、惹人憐愛。赫本創造了屬於自己風格、獨一無二的荷莉,締造影史上無法抹滅、令人難以忘懷的傳奇。

延伸閱讀

TAGS

Copyright © 2025 TNL Mediage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