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評】《龍捲風暴》:一場馴服龍捲風與牛仔的計畫

香功堂主

「當你熱愛一件事,就會想盡辦法瞭解它。」泰勒

凱特從小就對龍捲風的形成與破壞力深感著迷,為能降低龍捲風帶來的災害,凱特想要透過科學方式「馴服」龍捲風。然而,一場意外讓她失去多位夥伴與摯愛,她也離開追逐龍捲風的行列,直到老戰友哈維邀請她再次踏上逐風之旅,旅途中,凱特認識自稱「龍捲風牛仔」的知名 YouTuber 泰勒,兩人的關係從一開始的不對盤到彼此欣賞…

《龍捲風暴》

《龍捲風暴》劇情與《龍捲風》相似 心境轉折卻更仔細

《龍捲風暴》就是傳統暑假娛樂大片該有的模樣,劇情跟前作《龍捲風》相似,劇中人物都迷戀龍捲風,一方面對其感到畏懼,一方面又深被吸引。兩部片都有不同團隊的競爭,一派傳統美式牛仔作風,一派穿上制服,講究科學與效率。

不同的是,《龍捲風暴》的人物關係寫得更仔細,主角的心境轉折能說服我,凱特走出創傷的成長,呼應的是泰勒說的一段話:「恐懼就是你的動力,你不是面對恐懼,而是駕馭它!」凱特最後確實選擇「駕馭」恐懼,而不只是向其臣服。

《龍捲風暴》劇情

另外,片中來自英國的記者一角也安排得有巧思,一般來說,這類角色都會被寫得無關緊要,純粹搞笑(用他們的膽小怯弱來彰顯主角威能),但《龍捲風暴》從記者的視角,捕捉到職人面對熱愛事物時,眼睛閃閃發亮且拚勁十足的一面,電影尾聲,我們也能從記者放下相機拯救受災居民一事,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互動,而不只是追求曝光率與一張張聳動吸睛照片的自私與冷血(彷彿回到網路盛行之前的時代)。

《龍捲風暴》女主角黛西·埃德加-瓊斯

一部知名作品的全新版本,要怎麼跟舊版做出區別?除了場面更大更刺激更逼真外,更重要的一點:要能提出跟舊版不同的觀點。《龍捲風暴》沒有像《龍捲風》追求 EF 5 超強龍捲風奇觀,相反的,它告訴觀眾:龍捲風的分級不該只看它的風速與規模,還要看它帶來的破壞,對凱特來說,讓她失去摯愛的龍捲風,不只是 EF 5 級,而是破壞力更強大的級數,因為在那場意外後,她的生活與信仰,徹底遭到破壞,直到多年後,才能慢慢收拾起破碎的心,重新前行(凱特與片中所有受災居民的心是連繫在一起的)。

《龍捲風暴》黛西埃德加瓊斯及葛倫鮑威爾主演

馴服龍捲風和牛仔的故事

《龍捲風暴》的對白寫得講究,非虛幻一招。「我會保護你。」這句話出現兩次,都是最無私的愛的展現。泰勒的 YouTube 頻道口號「如果你有感覺到,就去追吧」,在片尾做了一個漂亮的翻轉(很可愛的設計)。此外,《龍捲風暴》的愛情戲也寫得不錯,導演用幾場戲來表現三角關係:凱特、哈維和泰勒之間的流動,哈維與凱特是舊識,哈維暗戀凱特,但他是科學派,做事講究數據,兩人性格並不合拍。凱特和泰勒乍看性格天差地別,但他們都偏向感性,聊起龍捲風時會心靈相通,彷彿這一場場的龍捲風,就是為了把他們湊在一起的「藤原效應」。

《龍捲風暴》災難戲調度亮眼

有趣的是,凱特會看著龍捲風說:「它好美喔。」但即便龍捲風如此令凱特著迷,她最大的心願卻是要「馴服」龍捲風,把不受控的天災變得可以被控制。同樣的,《龍捲風暴》的泰勒,一出場也是一副不受控的模樣(看似自大、目中無人的知名網紅),在經過凱特的「調教」後,泰勒也慢慢收斂起誇張的行徑,變得更穩定成熟。想想,《龍捲風暴》其實是關於凱特如何馴服「龍捲風.牛仔」的故事。

《龍捲風暴》的導演是以《夢想之地》獲得奧斯卡導演獎提名肯定的美籍韓裔導演 Lee Isaac Chung,聽聞他接手執導大成本視效娛樂片,感到有些意外。幸好 Lee Isaac Chung 不但執導文戲沒有問題,連動作場面的調度與對視覺效果的掌控,也處理得夠水準,讓人期待起他日後的發展(能文能武的導演很難得啊)。

*底下有提到關鍵劇情,請斟酌閱讀

《龍捲風暴》電影劇照

本片的演員群戲突出,不管是新版或舊版,剛好都集合了我很欣賞的演員,兩個版本的演員都是電影的重大亮點。《龍捲風暴》劇中飾演凱特的 Daisy Edgar-Jones,以《正常人》讓我為之驚艷,後來看到她的其他作品,還沒有失望過。飾演哈維的 Anthony Ramos,他在《紐約高地》和《漢米爾頓》都是演/唱俱佳,由於舊版有一個重要配角在片尾突然領了「便當(賜死)」因此看《龍捲風暴》時,超怕導演會讓哈維領便當,幸好沒有,呼。至於飾演泰勒的 Glen Powell,第一次注意到他是 Richard Linklater 導演的《我們的輕狂時代》,接著《關鍵少數》的太空人角色,也有讓我留下好印象,這兩年,靠著《捍衛戰士:獨行俠》和《愛愛愛上你》,影壇聲勢水漲船高,期待《龍捲風暴》能開出票房紅盤,讓他被更多人觀眾認識!

延伸閱讀

TAGS

Copyright © 2025 TNL Mediagene